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云南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写了2021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现予通告。
附件:云南省2021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1月18日
附件
云南省2021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一、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云南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要求,耕地质量监测实行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负责制。省级负责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的建设和维护,统一招标采购监测点土壤样品的检测分析和数据汇总,撰写省级年度监测报告。
目前,云南建有耕地质量监测点95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20个、省级监测点54个、州(市)级监测点118个、县级监测点758个。
根据《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监测点于每年最后一次作物收获后(一般10月底以前)取土样,当年12月前完成样品检测,12月底完成监测数据汇总和编制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每年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每5年(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分析中微量元素项目和环境质量(重金属)项目。
二、2021年监测结果
(一)土壤pH值状况
土壤pH值范围分布在4.42-7.79,其中,5.0以下的监测点占15%,5.0-7.0占70%,7.0以上的占15%。从土类来看,旱地的红壤、赤红壤pH值偏酸,7.0以上的偏碱性土壤都是水稻土。
(二)土壤有机质状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6.7g/kg~97.8g/kg,但区域之间、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差异巨大。中、南部地区含量普遍偏低,北部的温凉区相对较高。可能原因是中、南部气温较高,田间耕作水平高且较少施用有机肥,有机质积累少;而北部气温偏低,大多一年一季,田间耕作水平较低,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典型值为海拔2200米左右的531099(鹤庆县)水稻土监测点,有机质含量达97.8g/kg水平;而海拔790米的531100(芒市)稻—玉(烟)—菜轮作地监测点有机质含量仅16.7g/kg;从监测结果看总体有机质含量为中上水平,且比较稳定。
(三)土壤全氮状况
土壤全氮含量在0.80g/kg~5.25g/kg,但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差异巨大,具体分布与有机质情况类似。典型值为531095(红塔区)监测点土壤全氮含量最低,仅0.80g/kg;北部531099(鹤庆县)监测点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为5.25g/kg。水田虽然普遍氮肥施用量较大,但因为区域气候因素和耕作水平的影响,含量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旱地则普遍在2.0g/kg以下,处于中偏上水平,各监测点全氮总体含量较为稳定。
(四)土壤水解性氮状况
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在77mg/kg~335mg/kg,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差异状况与全氮类似,反映耕地土壤氮素来源单一,同时受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从监测点总体情况看,水田174mg/kg左右,旱地151mg/kg左右,其中部分旱地红壤在90mg/kg以下,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总体比较稳定。
(五)土壤有效磷状况
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3.6mg/kg~95.9mg/kg之间,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普遍偏低,平均含量约为27.6mg/kg左右;旱地红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高,含量为50mg/kg左右。旱地红壤作为我省第一大的土壤类型,分布广、类型多、气候复杂,虽然旱地红壤有效磷含量总体较丰富,但含量差异显著,两极分化较为突出,最低13.6mg/kg和最高95.9mg/kg都在旱地红壤上。
(六)土壤速效钾状况
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0mg/kg~546mg/kg之间,也存在变异系数大的问题。水稻土平均含量只有129mg/kg,最高242mg/kg、最低60mg/kg,总体差异较小但含量偏低,反映水稻土钾肥施用量不足;旱地含量220mg/kg左右,最高的531096(华宁县)旱地红壤含量高达546mg/kg,最低的530325(景东县)旱地红壤仅为50mg/kg,不同区域差异较大。
(七)土壤缓效钾状况
土壤缓效钾含量在141mg/kg~1710mg/kg之间,地区间差异巨大,南部水田(版纳531097、芒市531100)高达1675mg/kg~1710mg/kg,东南部水田(广南530403、文山530404)仅为155mg/kg~182mg/kg;旱地则普遍偏低,只有291mg/kg左右,与速效钾类似,总体含量偏低但较为稳定。
三、年度间各监测点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一)土壤pH变化状况
与2019年、2020年相比,监测点土壤pH比较稳定,变化不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0、6.1和6.0。其中,530326(临翔区博尚讯房)、530401(临翔区博尚永泉)、531100(芒市遮放镇)等3个监测点pH有逐年上升趋势;530327(麒麟区越州)、531094(马龙区月望乡)、531098(施甸县水长乡)、531099(鹤庆县金墩乡)等4个监测点pH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他监测点变化趋势不明显。
(二)土壤有机质变化状况
与2019年、2020年相比,监测点有机质总体稳定,略有波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值分别为38.2g/kg、37.9g/kg和39.6g/kg。其中,530400(麒麟区珠街)和531099(鹤庆县金墩乡)监测点的有机质有逐年上升趋势;531100(芒市遮放镇)监测点有机质有逐年下降趋势;其他监测点有机质变化趋势不明显。
(三)土壤全氮变化状况
与2019年、2020年相比,监测点全氮总体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土壤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2.05g/kg、2.0g/kg和2.10g/kg。其中,530326(临翔区博尚讯房)监测点全氮呈下降趋势;530400(麒麟区珠街)监测点全氮呈上升趋势;其他监测点无明显变化趋势。
(四)土壤水解性氮变化状况
与2019和2020年相比,监测点水解性氮比较稳定。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土壤水解性氮的平均值分别为162mg/kg、160mg/kg和158mg/kg,变化趋势不明显。
(五)土壤有效磷变化状况
与2019年、2020年相比,2021年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有所提高,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土壤有效磷平均值分别为35.0mg/kg、31.5mg/kg和42.2mg/kg。2021年比2019年、2020年分别提高20%和34%。其中,530325(景东县锦屏)、530326(临翔区博尚讯房)、530327(麒麟区越州)、530401(临翔区博尚永泉)、531092(昭阳区太平)、531096(华宁县青龙镇)、531098(施甸县水长乡)等旱地红壤的有效磷含量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其他类型土壤的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变幅也较小。
(六)土壤速效钾变化状况
与2019年、2020年相比,2021年土壤速效钾整体比较稳定,变化不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175mg/kg、177mg/kg和188mg/kg。其中,530327(麒麟区越州)、531096(华宁县青龙镇)、531098(施甸县水长乡)等3个监测点速效钾上升趋势明显;531100(芒市遮放镇)和531101(南华县龙川镇)等2个监测点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其他监测点速效钾变化幅度较小。
(七)土壤缓效钾变化状况
与2019年、2020年相比,2021年监测点土壤缓效钾总体提升明显,2019年、2020年、2021年平均值分别为210mg/kg、182mg/kg、259mg/kg,2021年分别比2019年、2020年提高23.3%和42.3%。其中,531097(勐海县勐混镇)、531100(芒市遮放镇)等2个潴育型水稻土的缓效钾含量较高,平均超过了1200mg/kg。
四、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与特点
对比2019年和2020年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变化不大,升降比例基本持平,且总体比较稳定。其中,pH有两极分化现象,红壤pH有下降趋势,水稻土有上升趋势;有机质上升幅度较大的均为水稻土监测点(曲靖530400、鹤庆531099),其他监测点升降幅度都较小;全氮上升幅度较大的点集中在北部温凉区的耕地上(麒麟区530400、鹤庆县531099),下降幅度较大的点主要集中在南部高温多雨的耕地上(临沧530326、德宏531100);水解性氮升降幅度较大的点和全氮相对应,反映气候及耕地熟化程度对氮素含量的影响较大,高温多雨、耕地熟化程度高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有机质及氮肥的投入;从监测点数据显示连续多年有效磷含量上升的比例较大,一方面反映我省耕地基本不缺磷,另一方面反映施肥水平的逐步提高;速效钾升降幅度较大的点都集中在旱地红壤上,水田点升降幅度较小,反映各地旱地施肥水平的差异较大,比例不协调,钾素投入不足;缓效钾的升降基本与速效钾相对应,反映在缺施钾肥的情况下,土壤钾库长期处在被作物耗用的状态,土壤速效钾含量逐渐下降,缓效钾含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从资料记载看,有机肥的施用记录较少,普遍以施用化肥为主,而且是以氮磷化肥为主,钾肥主要在昆明、玉溪、大理、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中高附加值种植区域有一定规模的用量,其他地区用量较少。综合监测结果是pH值稳定;有机质、氮素总体基本稳定、但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呈北部升、南部降的趋势;磷素总体稳定略有升高趋势,钾素总体平稳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大致与全省耕地总体养分状况相吻合。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我省地貌类型复杂,土壤类型多样,不同区域种植制度差异大,原有的国家级、省级监测点难以全面覆盖全省耕地的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下一步,加大监测点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州(市)、县级监测点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反映耕地质量状况。
(二)以国家级、省级监测点为基础,推动各级监测点的维护管理,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要求,结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着力构建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更好地服务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监测成果应用,为制定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生产布局政策措施,指导土壤改良培肥,巩固提升地力,指导农业绿色生产等提供决策支持。
(拟稿人:蔡秋秋 审核人:潘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