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推进科技领域改革 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19-10-12 10:45:29 1985阅读 发布地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科技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中央科技体制改革决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主体责任,围绕科技支撑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破难题、解新题,全省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科技管理部门职能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省研发投入从2014年的85.9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87.3亿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0.67%,提高到2018年的1.05%,排名分别从全国第24、26位提高到第19位、21位。
  

一、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紧扣科技体制改革支撑高质量发展主题,对标省委改革台账任务和重大改革事项,紧密结合云南实际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创新。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会议22次,着力谋改革推改革督改革,细化年度改革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组织开展季度对账检查、专项督察、“回头看”促整改等,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着力构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指导性规划文件4项;围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研究制定改革政策11项;围绕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科学数据、科技奖励、基础研究、科研诚信等方面,先后起草印发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意见》等24个政策文件;围绕深化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配套出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部门文件15个,将原有的9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形成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人才和平台等5类科技计划,推动下放财政科研资金使用管理权,强化财政科技部门监管责任,加大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围绕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修订《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取消传统的推荐制,实行提名制,取消省以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由财政出资设立的科学技术奖,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设置奖项和评价指标,引导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高质量发展。
  

二、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围绕云南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发展数字经济等重大决策部署,重构云南省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1362家,排全国第21位、西部第5位。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73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90家。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云南农业大学建设绿色食品国际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建设铝材工程技术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设非人灵长类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昆明分院建设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华大基因建设国家基因库云南分库,努力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安排支持了一批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启动了第一批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试点。二是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全链条创新布局,统筹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理、诚信建设、绩效评估,着力改变科技计划项目安排“小、散、弱”的局面,强化重点科研项目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在优势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用于支持“三张牌”的项目经费占总预算的73 %,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总预算的94%,科研经费安排与科技创新需求结合更加紧密。三是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体系。研发布局更加优化,基础研究更加聚焦前沿交叉方向,应用基础研究更加聚焦需求导向,技术创新更加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融通发展,增强创新能力。云南省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5个;纳入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省属2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2708台(套)、原值达32.56亿元,为全省科研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条件保障。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等落地云南。四是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启动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并在临沧召开了推进会;昆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评估,玉溪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通海县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试点;楚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依托昆曲玉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申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起草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全省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三、着力在若干领域推进机制创新
  

推进科技改革机制创新,突出解决实际问题成效凸显。一是形成科技入滇常态化机制。科技部和省政府连续举办三届科技入滇对接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科研平台323项、科技型企业28家、科技成果998项、人才和团队417个入滇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在云南建立独立法人的研究院或成果转化机构。科技部领导指出,“科技入滇”已成为有效支撑区域创新合作发展的成功实践。二是科创贷工作获得国家审计署好评。在省财政厅支持下,省科技厅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与农行云南省分行设立4600万元“风险金池”,创新“科创贷+风险金池”投入多元化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激励银行、担保等金融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目前累计实现88笔,约5.3亿元的科技信贷投放,实现财政资金放大效应11倍以上。国家审计署2019年第1号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点名表扬云南“科创贷”工作。三是探索联合基金支撑基础科研的新模式。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省科技厅先后和昆明医科大学等高校设立4个基础研究联合专项。云南省和国家基金委累计投入5亿元,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等4个领域,实施一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点项目。联合基金调动了全社会投入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有效聚焦了前沿领域的技术短板,凝聚了一支精干的基础科研队伍,提升了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四是积极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子。从2018年起,在省科技计划中安排预算1.1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示范工作。全省11628名科技特派员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朱有勇院士团队长期支持澜沧县培育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等脱贫产业,建立示范基地,加大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依靠科技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五是创新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经科技部批准,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落地昆明。先后成功举办中国—南亚国家科技部长会、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国际合作交流大会等系列活动。
  

四、着力打造高层次科技队伍
  

在云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支持下,省科技厅每年安排投入近亿元,分层次递进式实施院士自由探索等科技人才计划专项,推动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分阶段、全方位培养引进工作。一是实施院士自由探索专项。对在滇工作的11位院士每年每人资助科研经费100万元,由其自主选题,自行确定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二是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专项。每人安排专项培养经费1000万元。目前,共培养科技领军人才31名,已有2名入选院士,12名进入到有效候选人行列。三是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专项。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智力资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优势,打造云南省产业技术和学科建设新高地。每人安排专项培养经费100万元。目前,共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309名。四是实施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专项。累计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1189名。五是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优化和提升。六是实施省级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入选团队每个支持经费100万元,省级创新团队累计达2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