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20〕2号)精神,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流通创新发展,培育区域消费中心,激活消费热点,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促进商业繁荣,加快城乡消费增长,力争2020-202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持续培育新型消费
(一)培育商旅文体融合新兴消费业态。深入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底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融合发展的景区、街区和企业。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配套服务短板。大力挖掘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化旅游业与大理民族民俗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理商旅文体融合旅游产品体系。引导电商平台以数据赋能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促进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推动“传统交易市场+直播平台”等消费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鼓励闲置场馆、老旧厂区改造为文创中心、休闲旅游体验中心。(州文旅局、州商务局、州教体局、州工信局、各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打造区域性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激活各方医疗资源,引进高端医疗技术、人才、设备,搭建包括教学、诊断、手术、康复等在内的高端医疗平台。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医院,推动形成“教研—医疗—康养—智造”四位一体发展格局,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向区域医疗中心迈进。加快培育和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中医药等新兴服务消费产业。(州卫健委、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大理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休闲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融合,建立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依托环洱海廊道,大力发展徒步、马拉松、自行车、竞走等运动项目;依托澜沧江流域等河流的水上资源,培育水上休闲运动。依托苍山、鸡足山、石宝山等山地资源,发展山地户外、溯溪、攀岩、花海田园、房车露营、定向越野等休闲运动。鼓励闲置场馆、老旧厂区改造为健身休闲娱乐、运动俱乐部,大型场馆改造为综合性休闲体育体验中心。着力打造三月街赛马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理国际马拉松等一批品牌赛事和一系列品牌健身活动。鼓励各县市、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依法组织、承办体育赛事,支持俱乐部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联赛。(州教体局、州洱管局、州林草局、州苍管局、各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提升传统消费
(一)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鼓励商贸企业建设主题餐厅、主题乐园等应用场景。鼓励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商场、老旧厂区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模式,开展大理名特优产品专柜、专营店、网红店,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总量。在城市规划调整、公共设施配套、改扩建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州工信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建局、州商务局、州统计局、州财政局、各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大理品牌保护和发展。鼓励大理品牌企业聚集发展,引导老字号企业开发大理特色旅游产品。支持品牌企业与旅游企业在景点景区建设、线路开发、宣传推广方面开展合作,打造“大理品牌商品制作体验一日游”等特色活动。鼓励品牌企业根据网络营销特点积极改造提升自身产品,建设自营电子商务平台或与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对符合中华老字号的确需保护传统技艺的本土品牌,按照有关规定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持。(州商务局、州文旅局、州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发展联盟消费群。将智能化、品牌化连锁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培育本地连锁发展,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落户大理。设立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发展“童消费”、“潮消费”。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适当放宽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店铺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从事书报刊发行业务实行“总部审批、单店备案”,积极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品牌连锁企业试行“一照多址”登记。开展简化烟草、乙类非处方药经营审批手续试点工作。(州住建局、州商务局、州市场监管局、州统计局、州文旅局、州财政局、州投促局、州烟草专卖局、州消防救援支队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繁荣城乡夜间消费。完善夜间经济保障体系,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打造集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餐饮、商业等为一体的“深夜食堂”、“夜间商圈”、“不夜城”等特色消费市场。鼓励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实体零售企业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全天候营业专区。把培育壮大夜间消费与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浓郁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地标和商圈。(州发改委、州住建局、州商务局、州文旅局、州统计局、州应急局、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扩大旅游消费。结合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创建,促进餐饮住宿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培育主题文创、绿色餐饮、地方特色小店、地方特色民宿客栈等业态。依托民族人文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使乡村人文自然资源与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业结合,着力打造乡村民俗客栈、乡村健康美食、乡村文化生活体验、乡村农业生产体验、乡村采买,推进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构建“种养加农旅商”旅游消费模式。把握“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加大大理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介,推进大理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环洱海129公里“漫步苍山洱海”生态廊道。开发具有地方山川水域资源优势,又有地方民族民俗特点,并与周边州市景区景点互融互通的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充分利用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网络,扩大云南特色商品销售。(州发改委、州住建局、州交通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文旅局、州应急局、州市场监管局、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着力提振汽车消费。打破品牌授权单一模式,支持构建城乡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支持汽车销售品牌店建设,引导城乡汽车消费。支持举办形式多样的汽车促销节会活动,加大汽车及相关产品展销力度,支持汽车流通企业举办各类汽车展会及展销活动,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引导各汽车销售企业以购车优惠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折扣,支持各品牌汽车销售区域代理企业向厂家争取以车辆置换补贴的方式向大理州的消费者提供补贴。强化二手车诚信经营体系建设,促进汽车更新换代消费,推动二手车流通模式创新,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州工信局、州公安局、州财政局、州统计局、州税务局、州生态环境局、州交通局、州商务局、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发展会展经济。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集市、休闲文化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组织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结合季节性消费热点、重要节假日举办系列展销活动。县市要对展会活动给予规划引导、场地设施、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支持。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省内外知名度高的各类展会,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发展订单经济,扩大市场份额。州内每年集中在三月街启动一次主题展销活动。(州商务局、州文旅局、州公安局、州应急局、州市场监管局、州统计局、州住建局、州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育农村消费链
(一)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快递服务和互联网接入,着力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形成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提升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新型商业中心服务功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分拣、加工、储运、包装、预冷、交易结算、质量检测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南涧茶叶、弥渡蔬菜、宾川水果、漾濞核桃等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建设。打造集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公共信息、仓储、物流、结算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邮政管理局、州供销社、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扩大农产品流通。以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为抓手,每年三月街组织举办大理绿色食品产销对接活动。支持并组织大理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到日韩、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食品类国际品牌展会,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巩固扩大北、上、广、深及港、澳市场,支持云品入沪连锁专卖店建设。推动农超对接,形成商贸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发展格局,推进农产品创品牌、进超市、上网络促进消费扶贫。(州商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扶贫办、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消费环境
(一)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以聚集周边州市消费群体,以将大理市建设成为辐射滇西和川藏边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化区域联动,对标国内一流,坚持区域功能与商业业态、文化形态、消费生态的融合联动,发挥区位、品牌、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面提升商圈能级,支持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进行街区提升改造,创新商业业态和经营模式,推动销售的国内品牌与一二线城市在品质价格、上市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步接轨。(州住建局、州商务局、州文旅局、州市场监管局、大理海关、州税务局、大理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管理规定,结合城市形象、民族特色和资源禀赋,在全州培育建设一批集文化演艺、旅游观光、艺术收藏、购物休闲、餐饮美食等多业态集聚的特色街区。支持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剑川古镇、喜洲古镇、双廊古镇、下关城区先行开展步行街提升改造国家试点项目建设。在符合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商业步行街等具备条件的商业街区开展户外营销。(州发改委、州住建局、州商务局、州市场监管局、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餐饮集聚区建设。通过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加强形象景观建设、引导业态调整、加强品牌招商、餐旅文结合发展等措施,在下关和各县县城推动建设改造提升一批餐饮聚集街区。鼓励城区内主要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完善提升特色美食广场建设,不断优化餐饮消费环境,满足市民餐饮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州商务局、州市场监管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建局、各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保障措施
(一)降低成本费用。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和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税收、土地、城建等优惠政策。强化对商贸城、商业街、物流园区、批发和零售市场等重点商业平台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服务,保障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用地,进一步优化项目选址和建设工程许可审批程序及效率。(州能源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建局、州税务局、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商务发展各类专项资金,州、县市两级财政共同筹措促进商业消费资金,对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活动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择优择强奖励商贸企业做强做大、改造提升、升限纳统、开展促销。充分发挥中央和省在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领域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促进消费的作用。(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各县市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及家居、节水器具等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完善消费金融布局,支持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旅游、体育、家政等重点消费领域。引导州内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企业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企业发展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提供多样化的企业发展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发展。(州金融办、人民银行大理中心支行、大理银保监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分析研判和统筹推动。建立州、县市两级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季协商”、“半年调度”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重点,通过法律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坚决杜绝以罚代管、关停整改等简单执法方式。(州促进社会消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