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晋宁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
2022-11-17 00:00:00 533阅读 发布地区:


昆明市晋宁区辖3镇2乡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4.63万,国土面积1336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鲜切花、无公害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晋宁区共有8个乡镇(街道)、128个村委会(社区)、552个村小组涉及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2020年和2021年,已有7个乡镇(街道)、54个村委会(社区)、262个村小组开展完成延包试点,其中双河乡、夕阳乡、二街镇3个乡镇为整乡试点,3个乡镇共有24个村委会(社区)92个村小组。截至2021年底,7个乡镇(街道)已完成合同签订2.27万户,承包农村土地面积12.25万亩,合同签订率为99%。


遵循“四个坚持”,把准方向、高位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区、镇、村、组四级书记抓土地延包的工作机制,从组织保障、措施落实、督促指导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坚持首创精神,深入摸底排查,探索形成“三下三上”决策工作法,实行“一村一策”。细化延包工作方案,列出10种继续延包情况、7种取消延包情况、2种有偿退出情况,特殊问题按照“一事一议”程序处理,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完善机制,横向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会商机制等,纵向建立指导机制、督查机制、挂村包组机制等,合力共同推进延包试点。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坚持民主法治,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全员宣传培训,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执行,规定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在坚守法律原则、公序良俗、民族习惯的基础上,由群众民主讨论决定。


执行“三个规范”,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规范决策程序,组建党组织牵头的村级和组级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小组,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延包试点。村级延包工作方案报乡镇、区和市进行审核后方可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形成三级联动格局。规范工作程序,延包试点严格遵循全面核查摸清底数、推选延包工作小组、拟定并公布延包方案、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案、公布方案并组织实施、签订承包合同、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组织检查验收“八步工作法”,以乡镇为单位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均组织培训和验收,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确保延包试点有序稳定。规范工作台账,按照“铁档案”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台账资料收集整理及存档。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对集体机动地、四荒地以及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台账。


探索“四种路径”,因户制宜、分类施策


晋宁区农户签订土地二轮延包合同。(晋宁区委农办供图)


继续延包类,54个村委会的2.18万户家庭与集体签订了承包合同,分(合)户变更承包类,尊重群众的习俗及意愿,54个村涉及分()户872户,承包户重新签署了土地承包合同,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互换承包类,在自愿前提下,对3个整乡推进的地区71户进行互换承包地,按照互换后的地块信息重新签署土地承包合同,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退出承包类,对整户消亡、家庭内部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将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归集体,地面附着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方式分为货币直接补偿或者经营权使用补偿,181户610.32亩承包地退出承包。


实施“三种途径”,照顾现实、妥善处置


重新发包类,依据“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对家庭无承包地的农户依法进行重新发包。统一经营类,对于原承包农户不再依赖土地生存的,且机动地不超过5%的,收归集体的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发展特色产业,所得收益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和成员分配。返租经营类,对于原承包户主要依靠土地生存的,将收归集体的土地仍然返租原有承包农户或实际耕种人租种,对于困难家庭,经群众民主决策后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返租。


突出“三个确保”,顺应民意、助力发展


确保承包关系稳定,坚持稳定是主基调,直接顺延的农户占总数的99.3%,99.5%的土地由原承包家庭继续承包。为确保社会稳定,注重保障农村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进城落户群众的土地承包权益,兼顾历史和现实,注重解决人多地少、代际传承中子女间承包地分配、农转非引起的土地承包与户籍制度冲突等几类特殊矛盾问题,没有发生任何群体性上访和信访事件,群众满意率达99.5%。严格保护妇女出嫁、离婚、丧偶后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生产稳定,全面宣传土地延包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稳定农民对土地政策的预期,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不因土地承包即将到期而抛荒撂荒、掠夺式开发甚至破坏耕地,农村的生产秩序稳定,农产品产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不因土地延包而失效作废。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张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