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云南,大不同 | “15000000+”,有红利有潜力
2022-12-07 00:00:00 678阅读 发布地区: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决定》提出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刷屏”网络。

什么是“3815”

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云南底气何在?

《决定》中的两句话

为探寻答案提供了思路——


●“充分认识到,我省在民族团结、沿边区位、良好生态、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聚焦扬优势,着力挖掘发展潜能”。

抓住“优势”这一关键词

让我们一起解码

今日云南的“大不同”



云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
1500万人

此次《决定》提出: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


这是基于云南劳动力资源优势作出的科学谋划。


每年初春时节

浩浩荡荡的务工大军

是春天里一道活力无限的风景

背起行囊

乘上满载希望的列车

 “务工滇军”从七彩云南出发

每个人都怀揣着或大或小的梦想

那些远方也因为他们的到来

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过去的云南

劳动力就业难

劳动力技能弱

劳动力输出有瓶颈


今日的云南

千方百计打好稳就业攻坚战

倾尽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技能培训提质增效


“务工滇军”有着

闻令而动的闯劲

靠技增收的巧劲

踏实勤劳的实劲


在每一个拼搏的舞台
15000000+
都自信地呐喊:
我是云南的!








“务工滇军”最抢手





技能水平大不同 


劳务产业被称为“铁杆庄稼”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成为了群众的“新饭碗”

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杨萍 摄


时针拨回

2021年12月23日

云南省启动

202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

仅3个多月时间

“滇粤号”“曲靖号”“怒江号”

“楚雄号”“昭通号”等先后开行

全省实现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1565.99万人

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务工滇军”出云岭实现“开门红”


杨萍 摄


“务工滇军”成为

全国各地用工大省“争抢”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他们

正从过去的“体能型”

升级成为

如今的“技工型”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

由2012年的119.8万人

增加到190.4万人

增幅59%

高技能人才

由2012年的56.5万人

增加到135.7万人

增幅140%

建设2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35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数据的背后就必须提到

云南卓有成效的技能培训“组合拳”

转——

立足从大规模、覆盖式培训

精准化、高层次培训转变

聚——

把资源集中到最需要培训的人员

最能促进就业增收的项目上

引——

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

实现培训即就业


一技在手,饭碗不愁

今日云南大不同

“劳动力资源优势”

正逐渐升级成为

“人力资源优势”乃至“人才资源优势”







“劳务品牌”响当当





认可程度大不同

剑川木雕工匠、巍山乡厨

丘北纺织工、鹤庆银匠、普洱咖啡工

……

唐莉 摄

你一定听过这些响当当的名号
他们在省外甚至比省内更有名
这些别具乡愁的劳务品牌

让所有云南人都感到倍有面子


云南以优势劳务品牌

带动就业规模的强力举措

不断培育壮大

“滇”字号劳务品牌

如“过桥米线”“生态咖啡”

“生态茶”“特色小吃”等

提升劳动力素质

带动高质量就业

促进云南产业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

是闻名全国的羊毛衫之乡

全镇羊毛衫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

而在洪合镇工作的纺织工中

有1.3万人来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

这里的“丘北纺织工”

每年可带回约7.8亿元的务工收入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单一到多元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

“滇字号”劳务品牌

已成为七彩云南重要的

“就业名片”和“质量认证”

他们创造的经济价值实实在在

截至目前

全省已形成劳务品牌131个

数量居西部省区前列

从业人员规模达215万人

从业人员

年收入规模总量达1230亿元


今日云南大不同

创品牌——打造就业“新名片”

兴品牌——劳务输出“有底气”







“东西协作”新机遇






借势发展大不同


2022年12月3日

一份关于进一步推进

东西部人社协作的通知

再次激活一池春水

要构建集劳务协作、品牌打造、技能培训

技工院校建设、人才交流于一体的

东西部人社协作新格局

深入挖掘劳动力资源优势

更大释放劳动力资源潜能

云南劳务输出迎来了新机遇


杨萍 摄 

事实上,善于抢抓机遇

正是今日云南劳动力资源优势

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2022年5月

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省开展劳务协作对接

在云南省就业局

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

曲靖市、昭通市等地

建立劳务协作基地


2022年6月

昭通市委、市政府组成劳务协作组

上海开展深入的交流对接

走企业、入园区、进市场

致力于打造最强劳务输出升级版

……


沈迅 摄

云南积极主动对接用工市场
学习先进经验
把机遇始终抓在手中


山海深情

自滇粤扶贫协作、沪滇劳务协作以来

云南的就业“饭碗”端得更稳



在红河,上海市长宁区帮助红河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余人,2022年共采购、销售红河县梯田红心鸭蛋、梯田红米、芒果等农特产品价值达800余万元。


在永胜,418名务工人员从永胜出发到上海市杨浦区企业务工,实现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一站式输送。


在宣威,利用985万元沪滇扶贫协作资金,成功撬动1815万元社会资本的投入,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高原龙虾小镇”


……


与此同时

云南持之以恒修炼“内功”

今年首次完成

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认定工作

对获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

分别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开园补贴


出台了

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规范发展的“十条措施”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


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

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


积极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工作

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文章

最大程度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







构筑创业“栖息地”





“归雁”返乡大不同



岩给,广东东莞打工15年,但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沿海城市没有留住他。2018年,回到了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办了茶厂。


韦铭,2015年,到上海电子厂打工,2020年,回到家乡文山州马关县,用小黄姜打下了自己的小小“姜山”。


张显,2014年刚留学归国后选择回到老家红河蒙自,和家乡的石榴打起了交道。


……


从“离”乡求发展

到今日的“返”乡谋创业

一声“回家”

无数“归雁”在老乡与老家之间

实现了双向奔赴


杨萍 摄


今日云南大不同

“归雁”领航,激活农业农村大发展

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筑牢“归雁巢”
推动“雁归来”
助力“丰雁羽”

对此
云南省出台了
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


贷:对在滇创业者提供3年期个人最高不超过20万元、合伙创业不超过110万元的创业小额贷款扶持。


免:对创业人员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税收,申请贷款免反担保、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减免个人贷款利息并享受财政贴息。


扶:对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咨询、创业培训服务。


补:对享受“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扶持且稳定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吸纳就业补贴。




截至今年8月

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

云南扶持创业114万人

发放贷款1224亿元

成为全国第三个贷款发放总量超千亿的省份

带动就业316万人次


今日云南大不同

“务工滇军”实现了

从“孔雀东南飞”到“八方凤还巢”的

精彩蝶变


今日的云南已不是过去的云南

一列列驶向幸福的专列

从云岭城市山乡出发

目的地是祖国的大江南北

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舞台

“幸福号”驶过广袤大地

传递着

奋进的幸福、七彩的祝福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彭艳红